iCobra

28 Jun.

终道人心难参破——读《拉普拉斯的魔女》

喜爱东野圭吾的作品已数年有余,高中时期喜欢悬疑的气氛和本格推理的乐趣,现在,则更倾向于社会派推理中蕴含的一些讽刺亦或者揭露,和其他文体的直抒胸臆不同悬疑小说带来的代入感和思考程度,总能让人似有若无的抓住其中那难以名状的人性弱点,不好表达,却深有体会。

《拉普拉斯的魔女》作为号称东野圭吾从业三十周年的纪念制作,顶着作者“摧毁自己以前写的小说”的噱头,做事吸引人,于是,毫不意外的,津津有味的一上午读完,也确实没令我失望,东野圭吾的小说中曾加入过各种专业知识作为特征,运动如《魔球》、科幻如《悖论13》,但我还真的第一次看见我最头疼的拉普拉斯出现在小说里,混搭出别样的韵味。

我们都曾接触到过混沌系统的不可预测性,而在本书中,一个可预测的世界,反而让人眼前一亮,与世界相对,深不见底的人心,也让人背后一凉。

或许这本书涉及的是两个物理学神兽:

拉普拉斯妖可以通过知晓源自位置与动量来推测世界,却依旧无法推测如薛定谔的猫般的人心。

光看题目,本来我仅能知道或许跟拉普拉斯的理论有关,毕竟之前我接触到的名词,并没有拉普拉斯的恶魔或魔女,而应该叫拉普拉斯妖。

最早接触到“拉普拉斯妖”是在看bilibili网站up主“天才简史”的视频时,这是一个“知道宇宙中每个原子确切的位置和动量”的恶魔。

不过在此之前,更早接触到的一个现象叫“蝴蝶效应”。在慢慢的知晓混沌系统(一个确定性系统中,存在着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其行为表现为不确定性、不可重复、不可预测)时,曾考虑过两个问题:

其一,是否混沌系统才是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契合度最高的表达。

其二,究竟混沌系统是否有被预测的可能性。

但如今,这本书带来了第三个思考——拉普拉斯妖是否能实现预测世界的可能性。

诚然,在现实科学世界中我们总是在考虑混沌系统的复杂性和拉普拉斯妖的理论性,但如果这一特征被拿掉呢?起码对这本小说来说,给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本格推理将彻底被击败。

说起本格推理,最常见的推理起点无非是犯罪动机和获取线索,通过二者中的一个去推出另一个,按键即可告破,但如本书中采用的毒杀方法,虽然动机依然存在,也有被抽丝剥茧获取的可能,但却直接屏蔽了线索被发现的可能性,因为犯罪者的预测能力,犯罪将永远被作为事故,哪怕几乎是零概率发生,哪怕连着几次让人心生疑惑。

一个可以被推测的世界,那么能推测的人,将成为真实的“恶魔”或者“天使”如同书中的两只拉普拉斯妖的做法,生死皆在他们的掌控。

整篇小说,似乎都围绕着物理世界可以被推测展开,但自始至终,书中都在强调人性的特殊性——不可预测。

诚然简单的逻辑还是可以被推测的,比如在将人逼到某个情况下对方会如何进行行动,但当这种逼迫性被剥离,责任的意识到行为就完全成了不可知。

从一开始所谓“拉普拉斯的魔女”可以预测包括天气在内的任何事情,却表现出来的无法被看透的感觉,到穿插其中身为普通人的教授多次作出让“魔女”出乎意料的举动,到“魔女”发现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被身为凡人的父亲总结出规律,再到最后一切水落石出时让“拉普拉斯的魔鬼”都无法理解的常见思维下导致的极端行为。

或许人就是这么个东西。

从心理学上看,行为主义强调行为的真实性,精神分析强调一时的根源性,均具有其科学依据和理论合理性,但当我们想把二者做链接,却发现这是个极其复杂的基础,甚至无法通过数据确认其中的关联性,每个人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从对外界刺激的获取,到对这一次即做出判断,再依据判断进行思考,最终将思考结果表现到行为,这个看似简单的流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成千上万,家庭、教育、性格、个性,任何一个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与物理世界不同,这些因素没有任何一个是可以定量分析的,甚至连定性分析都存在争议,这或许是心理学被人觉得玄幻的一个因素,而在这本小说中,这种人性的不可预测性成了小说最大的变量。

原本弱势的教授为了接近真相,不断出乎意料的改变案件的发展方向;外人看来美好和睦的亲情最终却成了变态和极端的伪装,完美主义的人有很多,有些倾向于去改变不完美,有些倾向于去抛弃或者规避不完美,或许与“拉普拉斯妖”相比,“薛定谔的猫”更适合用来推测人心,直到完整地看到一个人的思维到行为的整个过程,否则没人能知道行为背后的的真正意识,或者意识导出的究竟是什么行为。

之前,有太多作品在批判人性的丑恶,但这次又是谈及人性,却不能简单地用丑恶来进行贬义的评价,更多的,或许只能说是人性的复杂。

实际书中两个案子,分别对应两个凶手,八年前的谋杀案,是人性扭曲的最集中体现,或许那是一种自私的极端体现,或者可以说是完美主义的扭曲,但归根结底,就像文章篇幅的分配一般,这个案子很极端,似乎也离我们很远,不仅仅是时间,更是这种极端的思维让我们产生了一定的疏离感。而八年后的,哪怕天衣无缝,依旧更多的在表露人心的纠结,无论是受到威胁却人性未泯的帮凶,还是苦苦寻找证据而不得的警察,抑或是纠结自己给出意见是否真实的教授。

把眼光落在每个人身上,这种纠结,或许才是我们的常态,我们不存在预测的能力,因此在做事之前,未来会出现多种可能,而我们需要确保自己能够对任何一种结果承担起责任,这种纠结带来的责任感强化,让我们能在社会中成为更好的个体,至于那些逃避责任的,似乎不能说不得善终,但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受到逃避带来的不利影响。或许因此,我们可以激励自己做最好的选择,承担起自己的未来。

把眼光落实到这个社会,或许就像书中所说,我们可能都是最小的那个原子,却都具有改变大局的能力,或许因此,我们可以认可自己是社会的主人,可以确认自己对社会的重要地位。

评论
热度(8)
但还彼身以彼道,倾顾寰宇,傲然一笑
魅影刃扬万千枭,血染江山,倜傥今朝

© iCobra | Powered by LOFTER